此前,优必选在年报中披露,公司2023年全年总收入达到10.55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4.7%;经调整亏损约为5.15亿元,较往年收窄。
从业务拆分来看,虽然教育、商业等其他场景人形机器人销售情况因交付问题尚未完成收入确认,导致分项业绩出现部分同比回撤,但包括AGV/AMR/无人车在内的智慧物流机器人以及扫地机器人/猫砂机等消费端机器人等业务却实现了较高速的增长,助力公司减亏。
在财报中,优必选对消费类、物流类商业化变现业务进展有着较为详细的披露,有关人形机器人业务情况说明只是只言片语。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能制造场景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把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商用服务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快应用的市场,而家庭落地场景则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
优必选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剑表示,在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方面,优必选目前正在大量探索工业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厂房中的一些重复简单应用,如分料、搬运、打螺丝、贴车标等。
周剑透露,公司正在与国内部分汽车生产厂家洽谈,希望通过实训、测试和真实生产场景落地,为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制造中的大规模落地做准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蔚来汽车此前已经专门设置了有关人形机器人在造车领域应用落地的专门部门,致力利用人形机器人解决更多造车涉及的柔性场景,并形成全自动化闭环。
“对于任何一家人形机器人厂家来说,进入这个领域都是全新的。”周剑表示,“我们之所以和天奇股份(002009.SH)成立合资公司,是因为我们需要知道那些头部汽车厂商的总装线上到底需要做到什么样的工作,清楚需求在哪里。人形机器人需要与总装线的物流,包括生产制造工艺的解决方案融为一体。”
周剑还透露,公司已经开始与某3C公司进行工业类人形机器人的实训洽谈,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能够替代部分高重复性低附加值的工种,进入一些劳动力短缺的传统领域,如服装鞋帽等。
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焦继超在业绩会上介绍了公司2023年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大模型技术融合以及技术对其他业务的赋能等新进展。
其次,公司在线性关节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出6000N线性关节,并研发出了原型样机。今年公司还将研制两种不同型号的线性关节,在量产的工业人形机器人上应用。
最后,公司基于纯视觉的语义SLAM系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人形机器人在陌生环境下的自主建图、定位和路径规划,进一步提高人形机器人的自主性,减少了人形机器人对人为操作的依赖性。
在大模型技术融合方面,他则透露,优必选正在利用大模型让人形机器人更智能,解决更多现实问题,以使人形机器人的交互体验更加自然。
未来,大模型还将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效率,让人形机器人的决策与运动规划变得更加便捷。过去,人形机器人研发过程中需要提供非常细节的指令,未来则只需要给出宏观指令,设定好目标,大模型便能对人形机器人接收的任务指令进行拆解和逻辑排列,自动生成代码来实现。甚至,大模型还能够直接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从数据采集到动作执行的端到端的流程,输出例如行走速度、角度等人形机器人执行动作所需的参数。
不过,焦继超也认为,目前大模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仍处于研发阶段。由于数据缺失和验证不足,尚未达到量产要求。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大模型才能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使其能够与物理世界进行更复杂的交互。
按计划,优必选后续有望陆续发布工业人形机器人的初级版和高负载的加强版;在消费端,公司有望发布能执行更多精细动作和可替换套件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等。
此前有媒体报道,由优必选与小米等共同持股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即将发布首个人形机器人本体。
对于前述创新中心的合作模式,周剑指出:“未来,人形机器人一定会像手机一样,走向通用化,我们需要为软件接口、结构、尺寸等提供标准,并联合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做一些开发应用的落地。”
据了解,目前优必选已突破并积累了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包括行业领先的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以及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在全球率先完成了小扭矩到大扭矩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满足机器人自主创新发展对于伺服驱动器核心关键部件的需求。
在业绩说明会上,优必选管理层透露了AI与人形机器人融合的后续规划,称公司目前已在进行相应验证测试和技术开发,计划未来2~3年将大模型等AI技术赋能给量产版本人形机器人。
上一篇:人形机器人产业火热行业仍需“冷思考”
下一篇:这款工业机器人是长三角“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