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科博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当天,《中国化工报》记者参加了媒体探营活动,领略了精彩纷呈的智能科技成果。在未来技术的硬核展示中,记者深刻感受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AI硬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游走在展馆中,记者被拥有着人类外形特征和运动形式的人形机器人所吸引。它集合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制造技术,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热点,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观众驻足。
在中关村科学城展区,一个被称为“汇童7”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正在模仿人类跑步、跳高、跳远等运动姿势,起跳高度0.5米,跳远距离达1米。在随后的现场演示中,“汇童7”在跑动中可以呈现双臂自然前后摆动的姿势,与人类跑步极为相似。
这款人形机器人由北京理工华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据该公司规划部部长李真熠介绍,该产品已经是他们生产的第七代人形机器人,身高1.65米,体重55千克,可以实现走、跑、跳等多模态运动。它可以直接使用人类工具,在公共安全、社会服务、国防等领域发挥作用。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多年来深耕底层算法和核心部件,在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已实现自主研发国产化,并突破了高爆发一体化驱动、仿生控制、刚柔耦合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
无独有偶,北京星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也可以在草坪、石子路、雪地上稳定行走,还能完成上下楼梯、背负重物、深蹲、跳跃等复杂动作。
在京城机电展台,一个机械臂正在高速运动,“手”持托盘中紧密摆放的几个易拉罐;另一机械臂则握住长针,在易拉罐不足1厘米的间隙里“穿梭”,动作执行十分精确、游刃有余。据展台负责人介绍,机器人“手臂”能如此灵活,是因为其内部有18根轴同时控制着18个单元,实现同时联动。“以前,工业机器人由于操作精度或者执行稳定性不足,无法应用于较多复杂工作场景。现在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更多机器人有能力进入有毒有害生产车间,或者在高温、强噪音等作业环境,替代人工作业。”该负责人说。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液体自动精准称重机器人也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只见灵巧的机械臂将托盘中的水杯稳稳“端”起,移动到一旁的电子秤上,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的重量一目了然。“这种机器人主要应用在黑灯实验室,目前已成功用于生物制药领域。”展台工作人员举例说,如果一种化工实验需要重复上千次,那么可以利用这种机器人代替实验人员,实现完全自主操作,使实验人员从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且效率倍增。
展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多家企业带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产品:路侧智能化设备、无人驾驶安防巡逻车等智联汽车产品,展示着智能交通的生活场景;AI心理服务机器人、5G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安顿健康预警手表等,呈现智慧医疗的生活场景;石墨烯压感智能跑鞋、赛博魔镜、全息数字人一体机3.0等智能穿戴、交互体验产品,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工作体验……
来自新加坡的奥雷米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携深度扫描系统(Deep-scan)亮相展会。该公司CEO叶奕昇介绍说,这款产品集应用咨询、软硬件集成、数据管理、技术支持及人员培训于一体,主要用于工厂生产场景。其核心技术是通过X射线检测和人工智能分析成像系统融合,一方面借助实时的人工智能装配指导,提高人工操作的准确度和速度,将生产效率提升30%左右;另一方面还能在生产线上完成产品的三维尺寸实时测量,同步进行质量检测,生产完成后能即时生成质量检测报告,进一步减轻人工质检的负担。
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展台前,不少观众正在体验智能辅助诊疗与筛查评价设备。“只需3分钟,它就能捕捉你的情绪波动,还能看出有没有抑郁风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台设备通过对采集的脑电数据建立情绪评估数据,再对脑电信号进行高精度解读,最后给出“打分”。除了检测人的情绪,它还能给体验者定制一套详细的放松训练计划,帮助他们进行身心调节。
另外,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数据安全卫士——企业节点一体机。它可在30分钟内将企业数据接入工业互联网,通过“企业节点+智能数据采集”等组合,实现企业数据与工业互联网的内外网物理隔离,真正实现数据安全。
7月12日,长城钻探公司在辽宁举行国内首台烃氦联测录井仪发布会。该设备能够在线连续检测烃类气、氦气以及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特殊气体。
7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下称《指南》),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方向,以促进化工行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广范围、更深...
7月11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开发的国内首个算力互联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该平台作为推进全国算力资源互联互通和构建算力互联网体系的核心枢纽,标志着我国在算力资源管理和服务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7月11日,2024年沪浙交界水域化学品船舶事故综合应急处置演练在杭州湾北岸举行。本次演练共设置事故接警、现场指挥警戒、受伤船员和落水人员救助、化学品泄漏处置、无人机监测等多个场景,并在无人机应用方面...
近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将实施七大行动,推进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研讨会引发“岗课赛证”融通新思考
下一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颁布助听器验配师、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4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