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出台了《辽宁省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为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方案》有关内容,今天我们高兴邀请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惠银安先生解读《方案》有关情况。同时,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副主任吕焕明先生、抚顺市政府副市长王金华先生、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处副处长西少辉先生也出席了今天的发布会,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大家上午好!首先,十分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辽宁省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有关情况。
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总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此,省委省政府将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的绩效考核指标,要求各市至少编制1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林草局、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和各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编制印发了《方案》。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任务部署。《方案》聚焦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决策部署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任务要求,启动一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集中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问题,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紧扣全省及各地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方案》结合省委、省政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任务部署,紧紧围绕全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产业集群建设,以及各地区重点特色产业,立足我省现有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探索编制了16项重点产业提升方案。其中,涉及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等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以及汽车、压缩机、精细化工、高品质钢铁、菱镁、机器人、氢能等7个产业集群。
三是充分释放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效能。《方案》综合运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要素,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联合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开展质量技术攻关。注重从小处着眼、实处着力,以“小切口”撬动质量“大提升”,努力打造“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强链工作新模式。
《方案》共包括工业机器人、氢能、石化、压缩机、菱镁、石蜡、林下山参、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汽车保修设备、氟化工、芳烯烃及精细化工、橡胶密封制品、钢铁、盘锦河蟹、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等16项重点产业。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统一要求,《方案》分为产业链基本情况、产业链质量状况和关键质量问题、工作内容、质量提升培训基地建设计划、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等5个板块,这16个具体方案都按照这种板块格式,并结合各自的产业实际进行了细化。《方案》共确定链长单位20个、链主企业24家、赋能机构95个、上中下游联动企业1755家。绘制质量图谱28张,梳理质量问题301条,确定重点攻关项目118个。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5个有代表性的质量提升项目,其中: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确定链长单位为省市场监管局、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链主企业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涉及联动企业35家。重点解决减速机和伺服系统精度提升、整机集成质量控制优化、关键环节标准和计量技术规范研制等问题,构建质量基础综合解决方案,制定配套标准规范,建立整机检验检测体系,制定整机安全认证实施规则,在重点企业导入卓越绩效,培育标准化创新性企业10家,开展中小微企业“点对点”帮扶100余次,产业中上游质量可靠性明显提升,预计增加产值2.8亿元。
氢能产业链,确定链长单位为省市场监管局、大连市市场监管局,链主企业为洺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涉及联动企业181家。重点解决燃料电池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发、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等问题,研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10项以上;建设完成质量基础设施“氢能产业一站式服务”站点5个;通过深化质量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氢能产业辽宁品牌。
石化产业链,确定链长单位为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链主企业为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涉及联动企业15家。重点解决检测产品种类和参数覆盖不足、产业集群检测机构基础薄弱、产业标准化服务滞后等问题,开发智能、在线、快速、高精度检测技术,搭建大数据和安全监控“云平台”;根据产业集聚情况合理布局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站点,实现检验不出园;研发现代化测量设备,制定一批行业标准和校准规范。
石蜡产业链,确定链长单位为抚顺市人民政府,链主企业为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涉及联动企业6家。重点解决石蜡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亟需加强、行业标准体系有待健全、检测设备和技术不完善等问题,组建以“链上抚顺”平台为依托的具有抚顺特色的石蜡研究研发平台;以石蜡产业链为核心,加快产业集聚,预计2—3年内,从上游原材料延伸至中下游以及一、二级产业链,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石蜡仓储基地和交易结算平台,建设产业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高端石蜡研发加工基地。
林下山参产业链,确定链长单位为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本溪市市场监管局,链主企业为辽宁上药好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涉及联动企业33家。重点解决种质资源保护培育不足、质量标准和炮制规范缺失、产品创新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建成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建成3—4个面积500亩以上林下山参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加大林下山参原料、产品质量管控,支持重点企业在林下山参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多元化开发,推动林下山参产业同文旅、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辽宁“道地药材”产业加工集群。
预期目标,力争到2025年底,创建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1家、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3个,新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新增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新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30个,研制产业急需的计量规范、技术标准和检验方法100项。争创全国首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基地、缺陷产品调查协作基地和区域服务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建成质量提升培训基地16个,新增企业首席质量官、首席标准官1000名。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问题,培育一批质量领军企业和标准创新型企业,重点产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的领导下,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抓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抓细抓具体、抓实抓到底,让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在末端发力、在终端见效,为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请问王金华副市长,抚顺石蜡产业有哪些优势?下一步,抚顺市政府在质量联动提升工作中还有哪些举措?
抚顺石蜡资源优势突出。抚顺是世界最大的石蜡生产和出口基地,石蜡产量占全国1/3、世界1/6以上,客户群超2000家,“油蜡联产”项目已于2023年12月28日产出合格微晶蜡产品。抚顺石化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全系列石蜡、混晶蜡、微晶蜡产品的企业,产品涵盖52~64#全精炼石蜡,产业优势明显。
抚顺石蜡产业技术国际领先。抚顺石化产业具备较强的科研技术优势,具有抚顺石化公司研究院、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科研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唯一的石蜡技术中心也落户在抚顺石化,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2000年以来完成石蜡生产及产品开发课题20余项,其中获奖项目12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近三年石蜡方面科研投入1014万元,开发新产品5个,实现工业化生产2个。
抚顺石蜡产业集群程度全国领先。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打造高端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和化学创新药四大产业集群,拉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截止2023年底已引进150个相关产业项目入驻园区,形成八大产业链条,碳四、碳五、石蜡等产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抚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石蜡产业发展,将充分发挥石蜡产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集群优势,增强石蜡产业链韧性,加快形成高端引领、链条完整、产业完善的石蜡产业链发展新格局。中石油集团根据抚顺石化公司主要加工高含蜡大庆原油这一优势,支持抚顺石化做大做强,提高石蜡产量,把抚顺打造成世界最大的石蜡生产基地。
下一步,在实施石蜡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中,抚顺市政府作为链长单位,将发挥充分、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利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这一契机,以石蜡产业链为抓手,依托“抚检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到“六个一”推进,即“一条产业链(石蜡)、一个链主企业(抚顺石化公司)、一个主导产业园区(抚顺高新区)、一个后盾部门(市场监管局)、一个服务平台(链上抚顺)、一个协会(抚顺石油化工行业协会)”,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强力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加快形成高端引领、链条完整、产业完善的石蜡产业链发展格局,实现石蜡产业高质量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构筑产业体系支柱。
未来,抚顺市将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石蜡产业,推动石蜡产业实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加快石蜡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石蜡产业集群,提升石蜡产业国际竞争力,奋力谱写世界级石蜡生产基地建设新篇章!
石化产业作为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问省检验检测中心,在推动石化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辽宁石化产业规模大、基础厚,共有炼化企业40余家,原油加工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乙烯产量居全国第五位,PX产能居全国首位。石化产业既是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在全国“石化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石化行业产业链分为上游的油气开采及运输、中游的油气加工,炼化和下游的精细化工及应用三个方面。我省石化产品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中上游,下游精细化工类产品相对较少,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均衡。随着全国炼油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变化,辽宁石化“油头大”“腰身细”“化尾短”的短板愈显突出,须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从燃料向材料的转型。未来,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将紧紧围绕省内石化产业发展需求,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效能,瞄准我省石化产业在质量提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和可预见的问题,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具体有以下4项举措。
1.“一站式”服务弥补“检不全”问题。因我省石化产业正处于转型期,检测需求差异化显著,全国范围多地自行送检仍是普遍现象,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省检验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石化企业的合作,建设辽宁省石化产业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检测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度,同时围绕产业需求超前建设能力,紧盯技术前沿同步制定规范,使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能够更好的发挥协同作用,以“一站式”服务助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零距离”服务弥补“检不快”问题。我省石化产业聚集现象显著,化工园区级别高、数量多,但产业集群内检验机构的数量和实力明显不够。石化企业大多连续生产365天,24小时不停,省内暂时还没有能够更好的贴合生产实际的检测机构。为提升服务效率,我们计划在产业集群内建设一站式服务站点,缩短服务半径,提高检测时效性,以“零距离”服务助力石化产业快速发展。
3.健全溯源体系弥补“检不准”问题。围绕石化产业链、供应链的计量检定校准需求,完善石油产品的计量溯源方法,研发并推广更符合行业质量需求的现代化溯源校准装置,以石油仪器等标委会为依托,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和校准规范,确保石化行业中某些薄弱环节的质量可监控、可比较、可评价,以点带面的促进行业整体质量提升。
4.科研标准化服务弥补“检不了”问题。联合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及设备研发企业组建科研团队,共建联合实验室,发挥一中心,两实验室作用。重点开展石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强化标准化团队建设,注重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标准研制及应用,构建覆盖全链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标准化体系,力争解决因标准缺失的检不了问题,以标准引领促进产业质量提升。
我省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新松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单位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今年一季度,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1157台,同比增长8.5%。
从产品看,大负载移动机器人(AGV)、复合机器人、半导体洁净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从人才看,拥有由王天然、封锡盛、于海斌院士领衔一批高端人才队伍,在环境感知、智能行为控制、人机安全交互、整机设计等方面具有较强研发优势。
从平台看,建有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辽宁省智能机器人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沈阳机器人中试基地等省级创新平台,初步构建起产业全链条创新体系。
从布局看,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是支持新松机器人加快发展汽车焊接、半导体洁净、协作等高端机器人产品。抢抓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机遇,组织新松机器人等企业对接沈飞、大船、沈鼓等省内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机器人首台套产品示范应用,提高省内市占率。
二是整合省内人形机器人优势科研力量,谋划人形机器人创新平台,开展关节驱动、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及整机产品协同攻关,并在火工品测试等场景开展示范应用。
三是加强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群建设,积极争取承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重大专项等国家项目,提升产业全链条技术供给和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螺旋发展。深入开展科技专员进企业活动,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加速推动成果转化。
四是利用“辽洽会”“海创周”等平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留学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辽创新创业。推进省机器人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促进产教高效对接。引导金融机构投资我省优质机器人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及上市企业。
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发言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与支持,请大家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全国工业机器人过半“广东造”
下一篇:机器人产业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