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杰智能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作者:杏彩体育官方地址>    发布时间:2024-09-20 02:30:36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智能物流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与调试,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物流输送系统、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智能涂装系统和智能停车系统,提供相关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与调试。公司业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先进制造领域,市场规模较大,应用前景广阔。

  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智能物流系统可实现物料在生产工序间的流转,将工厂内的智能识别设备、智能物流装备、信息控制系统有效串联,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订单交付能力、库存周转水平三大智能制造关键指标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制造业崛起以及物流自动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智能工厂及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均呈现出了快速增长态势。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加快推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我国智慧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力。2021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等系列文件,加快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发展。2021年10月14日,习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强调,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电商快递等下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智慧物流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是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核心要素。以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为例,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92.3万台,同比去年增长约156%,拉动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39.98GWh,同比增长128%(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

  据格隆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智慧工厂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8560亿增长至2021年的9519亿,增长11.2%。据物流技术与应用的统计,2012至2020年,我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从275亿元增长至1800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26.8%,初步测算2021年我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增长11.1%。

  2021年是变局之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不断变异,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持续的反复冲击,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全球市场需求普遍减弱,海外订单纷纷延迟,这对行业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阻断疫情的传播蔓延,全国各地都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对行业内企业的项目投标、物料采购、外协配套、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验收、服务维护和款项回收等经营活动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新冠疫情反复爆发对全球供应链的持续冲击、全球流动性宽松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叠加影响,2021年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了下游制造业经营成本大幅提升,且在短期内无法通过下游销售提价来转移。

  公司成立于1995年,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智能物流装备业务的优秀供应商。公司于2015年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也是行业内较早上市的企业。公司在技术、业绩、生产、品牌等方面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在研科研项目40余项,入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拥有智能仓储级搬运设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是山西省物流装备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180余项、软件著作权40余项。

  公司深耕智能物流装备行业27载,已实施项目1300余个,服务政企客户数百家,包括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业务覆盖汽车、新能源、白酒、冷链、医药、集装箱、电商、快消品、家居、3C电子、钢铁、铝业、工程机械、日化等行业,为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工程经验和客户资源。

  公司是行业内少数具备核心产品自主生产能力的企业,输送线、堆垛机、穿梭车、提升机、托盘输送机、AGV等物流装备核心产品及仓储管理系统(WMS)、设备控制系统(WCS)、设备调度系统(TMS)、生产管理系统(MES)等核心软件均由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公司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完善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近30年的工厂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约310亩,厂房面积共约20.5万平方米。

  公司多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行业协会颁发的专项大奖。公司被评为“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学进步奖”、“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等省级科技进步奖,荣获“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卓越奖”、“中国智慧与智能装备技术物流知名品牌”、“中国优秀物流工程奖”、“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创新”、“供应链管理软件领域最佳产品奖”、“机械式停车设备行业优秀企业”等行业协会颁发的专项奖项。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智能成套装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类别包括智能物流输送系统、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智能立体停车系统、智能涂装系统等。公司所处的智能物流成套装备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先进制造领域。

  智能物流输送系统是以自动化输送线为产品的表现形式,综合了自动化、电气控制、软件管理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物料或产品在指定的方位、时间以指定的速率完成输送,便于物料及产品更加高效、精确地完成加工、装配、喷涂等生产工序。公司的智能物流输送系统主要应用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的生产自动化领域。

  智能物流仓储系统以立体仓库和配送分拣中心为产品的表现形式,由立体货架、有轨巷道堆垛机、出入库托盘输送机系统、检测阅读系统、通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管理等组成,综合了自动化控制、自动输送、场前自动分拣及场内自动输送,通过货物自动录入、管理和查验货物信息的软件平台,实现仓库内货物的物理运动及信息管理业务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光伏、食品饮料、电子商务、化工、烟草、医药、冶金、冷链等各个领域。

  公司智能涂装系统具体产品包括智能涂装生产线整线、工艺单元及非标设备,并提供智能涂装生产线升级改造服务。智能涂装系统核心业务领域在整车车身成型工序中,用于满足生产新车型、提高产能或者采用新工艺等。

  公司的智能立体停车系统立足于解决城市发展停车难的问题。公司拥有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智能停车库的生产资质,公司开发的智能停车系统包括塔式、仓储式、升降横移式、简易升降式、巷道堆垛式、多层循环式等多种形式的智能立体停车系统。

  公司产品为大型、非标、定制化的成套设备,因各个客户对产品用途、性能等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故公司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该采购模式符合公司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内通常采用的业务模式。

  基础原材料包括型材、板材等钢材,主要用于制作产品的主体结构,如轨道、升降机主体、立柱、货架、载车板等。外购零部件及设备主要包括:①电气元件,如PLC、开关、电缆等,用于产品中的控制信号的传输与接收;②机械元件,具体可分为机电配套件和定制外购件,其中前者主要包括电机、减速机、螺栓、轴承、气缸等,用于产品的驱动装置、张紧装置和提升装置;后者主要包括模锻链条、滑架、推头等,用于产品的动力传;③外购设备包括风机、水泵、过滤器、涂装机器人本体等成熟工业产品。按原材料种类差异,公司采取不同的采购模式。

  ①采购计划与备货:对于部分通用的基础原材料,如工钢、槽钢等,为缩短产品交货期、降低采购成本,公司进行小批量备货,但占比很小。大批量的基础原材料采购均系以订单为基础进行。

  ②采购价格:一般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询价、议价,综合比较成本、品牌、质量、供货能力等因素后确定供应商及采购价格。

  ③采购渠道:为缩短采购周期,基础原材料一般选择当地资信好、供货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对于有特殊规格要求的材料或采购量较大时,从生产厂家直接进货。

  ⑤采购周期:主要受产品种类、规格以及供应商备货情况等因素影响,通用的基础原材料采购周期约为一周左右,从生产厂家采购的材料周期较长,根据双方协议约定确定。

  ⑥结算周期:主要为货到验收合格后按公司计划付款,另外对于部分需定制生产的材料,公司通常需要预付相关供应商部分货款。

  ③采购渠道:当公司与客户签订的销售合同中有指定的供应商时,按照销售合同的约定执行。销售合同中如未进行约定,由公司根据设计和生产需要,考虑价格、性能、品牌、供货能力等因素进行确定。

  ④验收依据:依据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技术协议、图纸要求及有关标准等,在收货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确认收货。⑤采购周期:根据采购协议约定,标准外购配套件采购周期约为4-6周,特殊定制的配套件采购周期约为2-6个月。⑥结算周期:主要为验收合格后一定期限内完成付款和款到发货。对于特殊定制的配套件,公司需预付一定比例的货款。

  公司生产采取的是“以销定产”的模式,即依据合同的定制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进行机械制造、装配集成和安装调试,其中机械制造又具体包括了自行生产和外协加工。

  根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技术协议等文件,公司技术部门进行项目设计,并经用户图纸会签后形成设计图纸、采购明细表、发运明细表等下发有关部门以此为基础进行采购生产的组织实施;生产车间据此制定生产计划,并将设计图纸分解下发到各制作小组分别进行相关工序的制造加工,主要工序包括下料、铆焊、机加、表面处理等,各工序完成后均需进行工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为发挥公司专业化生产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将一些非核心及附加值有限的热处理、铸造、聚氨酯加工、链轮加工等部分工序或零件,交由外协合作企业完成。外协加工的具体流程为:生产部门根据公司的设计图纸,确定外协加工产品或工序的明细,经批准后由采购部门选择外协厂商进行外协加工,外协加工的具体程序参照采购程序执行。报告期内公司外协加工金额较小,市场上可提供上述加工的外协厂商较多,竞争较为充分,对公司业务完整性不构成影响。

  机械设备的装配:装配组根据图纸要求将轴承、电机减速机、螺栓螺母等装配至经表面处理后的机械部件本体,达到合同要求的成套状态,并按照检验试验文件进行试车。满足性能指标并经过检验后进行包装,达到可供发货状态。电控设备的装配:电控设计人员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设计控制柜、电气控制原理图、电气控制接线图,编写PLC控制程序,并将所需的元件、部件整理外购明细下发采供部采购入库。电控车间依据图纸装配PLC、接触器、变频器等电气元器件,电气设计人员将编写的控制程序安装调试后交付包装,达到可供发货状态。

  设备单机调试:项目安装工地收到工厂发运的设备,根据安装作业指导书及系统平面布置图等技术文件,将单件设备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进行单机调试。

  系统调试:单机调试合格后,根据安装作业指导书及系统平面布置图等将单机设备、其他部件、电器控制系统等进行系统联接,系统联接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

  生产线验收并移交用户:经过调试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的成套设备,公司和客户按照合同及技术协议的要求进行验收,客户出具验收证明文件后即交付用户使用,完成产品权利义务的转移。

  公司各类产品的销售均系直接向客户销售。但在智能物流输送系统和智能涂装系统的销售中根据客户具体类型不同,可分为向最终用户销售或向项目合作方销售。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和机械式立体停车系统均是直接向最终用户进行直接销售。与项目合作方签订销售协议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系最终用户为了使 沟通交流更为顺畅,会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合作经验的牵头公司,公司四类产品在销售方式、定价方式、收款方式、验收依据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公司订单大多通过招标取得,合同定价一般以中标价格为准,市场化程度较高。对公司来讲,销售定价系采用成本加成方式,按照合理预期的市场供求关系、约定的制造安装进度对项目成本进行估算,考虑项目的技术难度、合同规模、产能利用程度、争取订单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在估算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上合理利润的方式来确定产品投标报价,并根据竞标确定的价格与客户签署销售合同。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结算方式为“预收合同款+发货款+终验收款+质保金”,该模式亦是行业典型的结算方式,代表性的收款模式为“3:3:3:1”,即在合同与协议签订生效后,客户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左右作为合同预付款;主要设备制造完成,发货前后客户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经客户终验收合格,客户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若未发现质量问题,则一般在项目质保期(通常为1年)满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10%。以上为较具代表性的一种收款模式,每个合同签订中的时间节点和款项支付的具体比例可能在此基础上有所调整,如“2:3:2:2:1”的模式,或“3:2:2:2:1”的模式等。公司作为客户的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多数系承担客户整线接续生产中的部分生产环节的工艺线或工艺单元,销售合同一般约定终验收合格后1个月内收取合同总金额的30%、终验收后1年后收取合同总金额的10%。但在实践中,国内客户一般会在其整条生产线验收通过后才会启动对各供应商的付款程序,此外部分客户因自身原因导致实际付款周期长于合同约定的付款周期,综上因素直接导致公司对客户的终验收款(合同总金额的30%)回款较慢,但公司从有利于维护客户关系角度以及结合对客户历史上的合作情况综合分析,通常给予客户适当的付款弹性时间。

  公司智能物流输送系统和智能涂装系统采用向最终用户或项目合作方进行直销的模式进行销售。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及机械式立体停车系统均为向最终用户直销。报告期内,公司向最终用户进行直销的,由公司负责安装调试,由最终用户进行终验收。公司向项目合作方进行直销的,大部分由公司负责安装调试,由项目合作方进行终验收;少部分情况由于最终用户在国外,按合同约定不需要由公司负责安装调试,以产品送达合同约定地点(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交货),经验收并取得验收单后完成产品权利义务的转移。

  公司采取的是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签署的订单进行定制化生产,故公司报告期内不存在商品备货情况。

  目前,公司围绕智能物流输送系统、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和智能涂装系统四大业务板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公司部分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具体如下:

  公司作为国内智能物流装备行业优秀供应商之一,经过历时27年的技术革新和经验积累,公司凭借优秀的方案规划设计、硬件产品的生产和设计能力和软件产品的开发能力,公司已在汽车、新能源电池、光伏、工程机械、钢铁冶金、医药、白酒、食品饮料、家居、电商、3c电子、石化、能源电力、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冷链等众多领域成功实施,具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具备丰富的世界500强客户、大型政企客户的合作经验,具备大型项目交付和服务能力。

  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构建起了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新技术在行业中广泛应用。东杰智能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在研科研项目40余项,入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拥有智能仓储级搬运设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是山西省物流装备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多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行业协会颁发的专项大奖。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专利180余项、软件著作权40余项,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

  公司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软件开发部、深圳研究院等技术研发机构,分布在太原、上海、深圳、北京、常州等地,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与工艺创新。公司围绕“智能硬件、AI、工业互联网”三大研究方向在深圳成立东杰智能研究院,引入院士和海内外一流研发人才,在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全方位发力,全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打造智能工业技术高地,孵化智能工业产业集群。

  公司积极与外部机构开展合作,深化技术创新。公司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科中心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并已就AGV相关技术研发开展合作;同西门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数字化企业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机械制造、建材、物流等行业的规模化落地;与中北大学共建物流搬运机器人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发。

  公司的堆垛机、穿梭车、提升机、托盘输送机、AGV小车等硬件设备产品体系,以及仓储管理系统(WMS)、设备控制系统(WCS)、设备调度系统(TMS)、生产管理系统(MES)等核心软件系统均可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全方位布局既可以保障系统运营的协同性,又可以保障售后服务标准,有利于提升集成的综合竞争实力。

  公司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及近30年的工厂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公司实施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CMMI DEV v1.3软件成熟度的五标合一管理体系。公司第一生产基地位于山西省综改示范区唐槐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20亩,厂房面积4万平方米;第二生产基地位于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智能无人工厂标准建设,主要制造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第三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占地面积40亩,厂房面积2万平方米。

  公司在欧洲及东南亚均设有业务机构,在美国、德国、墨尔本、波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泰国、新加波、伊朗、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项目落地,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汽车生产系统方面,公司积极拓展欧洲市场,陆续获得奔驰戴姆勒、标致雪铁龙、奥迪等一线海外标杆客户订单,在海外整车制造企业客户中已经形成了正向影响力。2021年公司签订的德国奥迪位于德国内卡苏尔姆的涂装系统950万欧元的订单,进一步说明了公司的海外市场竞争力。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方面,公司持续获得F&N、米其林等客户的大订单,海外品牌优势逐步呈现。

  公司是一家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拥有专业的投资及运营管理团队,在公司多年生产经营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可以为公司提供前瞻性的技术和管理新思路,可以为公司引入国内外投行资源、融汇中西的第一手投资和企业管理经验,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技术、品牌、资本、管理方面的全面升级。未来公司将在淄博市财政局、恒松资本的助力下,为股东、客户、供应商、员工、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2021年,面对全球疫情反复发酵、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短期不利因素的冲击,公司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砥砺前行,通过不断加强市场、研发、生产与管理等各项工作,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973.05万元,同比增长25.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32.60万元,同比下降31.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446.49万元,较上年增加4,885.15万元,增幅为87.84%。报告期末,公司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的收入金额为14.5亿元。

  总体看来,2021年公司经营保持稳健增长,产能持续释放,在手订单创历史最高水平;公司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实现大幅度增长。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较大降幅,主要原因为:1、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毛利率降低;2、研发投入增加、市场拓展力度增强以及汇兑损失等导致的期间费用增长;3、中集智能出表后,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损失以及债务重组损失。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通过市场资源拓展、产品技术创新、管理流程优化、资本资源整合等方面工作,增强业务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加快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主要工作如下:

  公司“一体两翼”布局进展顺利,报告期内尽管新冠疫情对的市场团队组建和业务拓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深圳、上海子公司仍在订单方面取得良好进展,报告期内两地子公司共签订单约4亿元,占公司订单总额的26.67%,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增长极。两地子公司在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及供应链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全公司推行提供了有效借鉴。

  公司坚定推行大客户战略,在团队攻坚和绩效管理等手段的配合下,本年度公司签订5000万以上订单7个,合计金额8.1亿元,同比增长30%。公司重点开拓了京东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德国奥迪汽车、永钢集团、今世缘603369)及新能源电池标杆企业等战略客户,涉及标准化核心设备、智能涂装系统、智慧物流仓储系统、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等多业务维度,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汽车制造、钢铁、酒类、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公司持续深耕汽车与工程机械、钢铁、酒水饮料、冷链、电商、家居等优势行业领域。永钢集团精品线材立体库设备项目、今世缘、德国奥迪汽车、吉利汽车等标杆项目的中标及实施推进,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原有优势行业的竞争力。为适应行业及市场新变化,公司着重拓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光伏等领域,宁德时代300750)、国轩高科002074)、锦浪科技300763)等标杆项目的顺利实施,印证了公司产品技术较高的外溢能力,发展潜力巨大。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项目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升级。对孙公司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事业部”与深圳子公司进行了业务整合,加强双方在“信息化、AI、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协同性,有效支撑了公司在智慧工厂方面的能力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在光伏行业成功实施,标志着公司开启了产品的智慧化升级,从局部的生产、物流、仓储解决方案输出,向整体的物流智慧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成功进化。

  2021年公司重点研发方向为AGV的多种关键技术和基础控制技术的研发、产品性能优化、产品标准化设计及产品降低成本设计等方面,旨在提升公司产品种类、提升公司产品性能、降低公司产品制作成本,实现公司在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等合作单位围绕智能设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领域,开展高水平技术合作,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具体研发情况如下:

  标准化设计是降低产品成本、实现规模效应的关键。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产品设计标准化工作:对核心设备,包括堆垛机、穿梭小车、举升台、重型积放链等都进行了标准化改进;对核心软件,包括WMS、WCS等也都进行了产品化设计改进;对电气设计环节编制更新了选型和安装标准。

  公司技术和研发中心已全面使用新的ERP系统,配合PLM系统、PDM系统、MES系统、CAE系统、CAPP系统等软件或管理系统,替代原来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方式,提升公司研发设计效率。同时,公司优化了开发和设计流程,提升了新产品开发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加工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水平,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公司的数字孪生管控系统可以用3D可视化平台为基础管理数字化工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出与现实仓储一致的智慧仓储,应用数字化建模、数据采集、网络通信,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工程设计、生产运营、静动设备等各种静、动态数据和各专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果数据,实现监控、指导、优化生产的目的。可做到运营可视化、设备运行数据可视化、设备任务数据可视化、库存管理可视化、订单数据可视化、报警数据可视化。

  公司三大生产基地的管理是公司产品质量、交付效率、成本管理的核心保障,公司多年的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的宝贵经验为公司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三大生产基地共完成确认收入项目95个,完成合同金额总额超11亿元,实现项目和合同金额的连续双增长。全年小店基地、不锈钢园区基地、常州海登工厂及90余个项目工地无重特大及较大安全事故。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生产工艺改进及机器替人工作,目前输送机悬链小车、辊床支腿、板链台板、中间支架等设备实现了工作站生产;托盘流水线丰富了生产规格;堆垛机上下横梁通过工艺改进实现了工作站焊接。上述工作为2022年生产基地的产能升级做好了准备。

  MES系统已经上线开始运行,新ERP系统试运行,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打通ERP、K3与MES和PLM的数据交互并全面启动。信息化系统可以提高项目进度计划的可执行性和可追溯性,提升管理沟通效率。

  2021年公司顺利通过QES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再认证。梳理并发布了对项目从销售投标到交付验收全过程需要管理的节点及管理要求;组织了特种设备管理国家标准的重新贯标,完成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的试运行。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推出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以大宗交易方式累计购买公司股票1,800,000股,成交均价14.20元/股,总成交金额25,560,000元(不含交易费用),买入股票数量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66%。

  鉴于资本市场融资环境变化,并综合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启动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方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60,000.00万元(含本数)。

  按照全年资金计划安排,公司加强了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丰富融资类型,保持融资弹性,较好地保障了公司日常经营、项目建设和投资支出等需求。

  针对重型EMS系统进行了分块开发及样机性能改进等,开发新型升降台和高速滚床以及适应多车型吊具的自动转换装置,为公司智能物流输送系统的客户增加了新的选择。

  公司根据市场细分,在轻型仓储、库前快速输送、高密度仓储系统以及多种特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研发,共设立研发项目共6项,主要从降低成本、丰富产品类型、提升产品性能三方面深入。

  本年度公司继续与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进行合作,重点在视觉定位技术、动态路径算法、3D激光扫描技术、多驱动控制技术和伺服控制系统及多车协同调度系统等方面进行研发。

  公司在数字孪生管控系统、SaaS云端AGV运维监控平台开发(IOT软件)、基于GIS城市路侧停车管理系统、智能云仓储管理系统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研发工作。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这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全球化工业与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举措形成历史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2022年是“十四五”的深化之年,国家颁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等系列文件将持续推动智能物流行业的发展。近期《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发布预计将对智慧物流行业产生长期积极影响,意见明确指出“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优化商贸流通数字化建设,推广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模式,培育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智慧物流进一步提高到国家战略。可以预见,随着2021年系列国家政策与发展规划落地,预期地方将会推出一系列支持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从市场需求角度,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仍然是推动智慧物流长期发展的核心要素。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电商快递物流领域继续是智能物流装备的最大需求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新投建项目共计29个,总投资金额高达3391.1亿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近877GWh。2022年中国快递包裹预计将突破1200亿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下游需求的持续高速增长将带动新建和升级改造的智能物流行业的高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过去智能化水平低、线上渗透率低的行业,如家居、家装、智能家电、酒水饮料等领域,随着电商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智慧物流装备的市场热点,其市场潜力极其巨大。其中家居物流市场规模极其庞大,近年来龙头企业纷纷加大对智慧物流中心建设的投入与技术探索。酒水饮料行业是促进消费的重要行业,随着物流标准化发展,酒水饮料行业众多企业也纷纷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仓储与配送的设施设备投资建设。除国内市场外,国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智慧物流需求增长不容忽视。谷歌(Google)、淡马锡(TemasekHoldings)和贝恩咨询(Bain&Co.)于2020年11月联合发布最新报告称,2021年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340亿美元,这一数字相比于2020年预测的1,720亿美元上调了约36%。东南亚电商市场的迅速增长,注定离不开物流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撑。中国智能物流企业拥有极高的性价比、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等优势,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在技术上,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物流自动化、5G通信、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均开始在物流技术装备业集成应用,为智慧物流装备技术创新插上了翅膀,推动了智慧物流装备技术迭代创新、集成应用,软硬件融合,进入了技术驱动的高速增长新时代。

  总的来看,尽管短期行业会面临的新冠疫情反复、经济增速放缓、通胀风险、生产要素涨价等短期不利因素影响,但长远来看,在中国制造与数字化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智能物流行业具有着蓬勃生机。

  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制造物流装备行业发展也进入到深化阶段,产品升级叠加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在行业格局重塑过程中有望诞生新的行业龙头。为抓住这一行业机遇,公司深入研究国外标杆企业发展历程,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自身特点,瞄准智能工业领军服务商的定位,制定了如下发展战略:

  智能物流下业分散度高,各行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智能物流的制定化程度相对较高。公司将在深耕优势行业的基础上,聚焦新能源等新兴行业领域,通过集中优势资源打造行业竞争力,构建护城河,并实现行业标准化设计,释放规模效应,打开行业天花板,快速提升业务规模和利润。

  深度服务行业龙头客户,获取大订单、系列订单,扩大行业影响力,快速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公司高层及股东的资源,全力开拓大客户。对大客户不仅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还要“传得开”,即为大客户打造标杆工程,传播公司行业知名度。

  一方面持续拓展国内一线市场,加码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市场的市场布局,并配套建设区域生产运营中心,以贴近市场前沿,更快更好地服务客户,响应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持续加码国际化布局,尤其是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在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大在东南亚的开拓力度,实现对国际一线品牌的产品替代,提升公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支持常州海登积极拓展欧洲市场,力争国外一流标杆客户订单,实现中国汽车生产系统的反向输出。

  在不断精进现有自动化设备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真正实现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数字化方面,重点围绕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进行研发,开发更先进的工业软件,建立数字孪生平台、数据采集及建模分析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化方面,布局人工智能及算法研发,包括机器视觉、智能分拣算法、调度算法、路径规划算法等核心技术,构建工业4.0核心竞争力。

  2022年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经济形势和格局预计仍将充满不确定性,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速下行、通胀风险、生产要素涨价、疫情的持续反复等,依然是影响公司经营发展的不利因素。但智能制造行业长期的增长趋势未有改变;国资控股+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信心;新的管理层和组织结构调整给了公司新的驱动力。

  2022年将是东杰智能“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发展的开局之年。我们在看到公司充分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的同时,更看到了数字化浪潮迎面袭来的时代趋势。我们有充分的动力和能力,去迎接数字经济的历史机遇与行业挑战,为制造业赋予“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内涵。虽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我们坚信这是难而正确的事情。我们将持续在深化市场拓展、升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健全管理体系、强化人才建设和加强开放合作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优势,驱动公司向全球一流企业迈进。

  公司始终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这一核心价值观,持续优化多元化服务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体验。公司将深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动力电池、钢铁、医药、白酒等优势赛道,持续聚焦大客户,继续加强国内一线区域布局及国际化布局,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增长。

  坚持市场和产品为导向的研发机制,利用IoT/AI/AGV等前沿技术,结合公司的软件、硬件、运营实践经验,构建企业“IT+OT”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为制造业企业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将落实“标准化、模块化、产品化”设计,推动东杰智能从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升级、从工程公司向产品公司升级。

  继续严把生产关,为客户及时提供具备成本优势的优质产品与服务。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逐步聚焦生产核心产品,搭建并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优化产能配置,规划并落地淄博工厂建设,提高产能水平;改进生产流程,完成ERP及MES信息化系统的全流程实施,提升生产组织能力;推动精益化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

  公司将建立健全公司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完善法人治理机制,保障决策的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公司将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多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督;梳理优化公司各项制度,明晰权责利,确保公司战略落地;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公司将建立健全人才梯队与人才发展体系,保障人才“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重视人才引入,提升人才密度;构建培训体系,构建能力全面的人才梯队;明晰岗位职能,优化激励考核制度,促进人力资源的良性流动与动态平衡;培养全员团队意识,建立团队协作与反馈机制;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公司将坚持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经销商及其他相关方的精诚合作,相互信任、共同成长。以“开放合作,共创共享”的合作理念,构建合作模式,创造新的增长点。

  公司服务的客户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新能源电池、钢铁冶金、医药、食品饮料、能源电力、军工等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企业的景气程度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新冠疫情波动与反复、贸易战与地缘战争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速放缓的会导致企业投资意愿减少,市场需求下降,从而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虽然公司积极通过增加产品种类并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来降低对下业的依赖,但不能排除下业需求出现下降,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研究、识别和抓住市场变化中出现的新的业务机会;识别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区域,增加营销资源投入,实现更高的业务增长,平缓国内行业价格竞争带来的影响;持续不断提升公司运营水平,增强风险抵抗力;打磨产品,形成细分行业解决方案,推进智能化升级,形成竞争壁垒;

  自2020年末以来,钢铁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公司部分产品成本大幅上涨;虽然公司已经针对订单采取了成本加成法报价,并与核心供应商保持了密切沟通,一起致力于解决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降低经营成本的措施,但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仍可能影响公司利润。

  应对措施:关注市场价格波动,专业机构合作持续研究和监控全球原材料价格走势,建立合理库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时,通过与客户商务谈判的方式,争取调整合同价格;通过战略合作、招标、物料成本优化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工艺水平,减少浪费,降低成本;通过对核心供应商的有效帮扶提升供应商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具备海外产品的交付能力,产品出口以外币结算,并且公司部分材料及设备亦从国外进行采购并以外币进行结算。外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可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公司面临汇率波动风险。同时,随着公司海外市场开拓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收入将进一步增加,如果未来汇率波动较大,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应对措施:关注全球宏观经济与政策,特别关注公司主要海外市场的贸易政策;持续研究和布局在主要海外市场进行制造的可行性;探索与境外客户使用人民币结算或者在合同中约定结算汇率;完善对汇率波动的研究体系及预警措施,汇率市场套期保值工具研究及合理应用;同时,调节外币收支结算时间点和结算量,并与相关客户签订有关汇率波动的价格调整机制。

  公司产品根据客户订单进行生产,业务合同金额普遍较大,产品执行及结算周期普遍较长。行业内通常采取“预收合同款+发货款+终验收款+质保金”的收款方式,公司客户代表性的支付模式为“3:3:3:1”,因此存在因客户终验周期较长导致其实际付款期限超过合同约定的情况,进而导致公司持续存在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金额较大的情形。公司考虑到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情况下会根据客户质量延长信用期,但也使得公司存在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各期末金额较大、质量下降及回收期延长等情形,甚至不排除出现大额坏账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依据谨慎性原则,制定了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政策;公司执行战略客户市场策略,提升大客户、大订单、高盈利水平的订单比例;成立客户关系维护团队,全周期掌握客户动态;持续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研,并实时反馈;持续执行项目回款进度与销售激励、项目激励挂钩;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和收款政策;定期进行应收账款排查梳理,加强监控和预警,派专人管理和催收;

  公司收购常州海登完成后,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因本次交易形成较大金额的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常州海登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则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上市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利用自身和常州海登在品牌、渠道、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互补性进行资源整合,力争通过发挥协同效应,利用常州海登的技术优势及区位优势,拓展常州海登海外业务和新能源业务,保持并提高常州海登的竞争力,以便尽可能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报告期内单个会计年度确认收入的项目数量较少,部分项目金额较高、实施周期较长,大项目的收入确认对当期营业收入影响较大;且受外部因素的影响,项目的收入确认时点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可能出现一个会计年度内的某个季度由于可确认收入项目数量较少、金额较小而产生亏损,不同会计年度之间受当期确认收入项目金额大小和数量的影响,导致经营业绩波动较大。

  应对措施:与行业标杆客户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业务规模,推动产品标准化、保持订单及业务类型的多元化发展;加强对执行中项目的过程管理,平滑业绩波动风险;开放共赢的心态与合作伙伴进行技术研发及市场资源的全面合作。



上一篇:五洋停车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横列式立体车库”
下一篇:名扬窗饰:引领郑州特色产业发展创造窗帘市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