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智库 停车治理的北京实践——以北京市停车设施信息报送为例
作者:杏彩体育官方地址>    发布时间:2024-09-20 12:39:36

  【导语】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停车信息报送是洞察停车供需矛盾、精准施策的基石。北京市通过开展停车设施信息报送,有效掌握停车资源底数,为科学规划停车空间、优化停车设施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本文通过介绍北京市停车设施报送实践情况,总结报送经验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供其他地区参考。

  一是北京市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停车设施供给增速滞后于机动车保有量增速,城市内部停车位供需关系极不平衡,尤其在城区“停车难”已成为热点民生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整治停车乱象,缓解供需矛盾,实现区域停车资源平衡、精细化管理与定制化服务,其前提也是关键一步,是对城市停车设施进行系统性的调查,摸清停车底数,掌握停车资源分布并进行常态化更新。

  二是国家政策要求。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四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做好城市停车普查、摸清城市停车资源底数,建立城市停车设施供给能力的评价制度。

  三是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停车工作。规划引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指出,分区分类有序补充居住区基本停车位;建立停车资源登记制度和信息更新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停车位使用效率。法治引领。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规定“街道(乡镇)负责统筹辖区内的机动车停车管理工作”,将停车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政策落实。2019年8月,《北京市机动车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及经营性停车设施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具体内容和管理办法。为响应城市规划和落实停车相关管理规定,北京市积极开展城市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

  全面、精准地掌握全市停车设施资源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地块为基本调查单元,调查范围全覆盖,各区、各街道、各社区停车资源分布上图,一目了然。重点区域停车难、停车乱现象全面掌握。

  为停车相关政策科学制定提供坚实有力支撑。通过对报送信息深入分析,了解市民停车需求,对于矛盾突出和问题明显的区域精准发力,制定针对性方案措施。为开展停车规划建设、停车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停车资源共享等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服务于停车综合治理和交通综合治理。通过停车信息报送,全面掌握停车资源供给与使用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停车管理和交通综合治理中的瓶颈与挑战,进而推动实施精细化治理策略和个性化服务方案。报送数据动态更新,能够持续为停车综合治理和交通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持续为停车治理与交通综合治理注入活力。

  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的目的是掌握辖区停车设施数量、结构、分布和使用情况,形成停车设施“四个一”:即一张停车设施空间位置分布图,一张停车设施明细表,一个包括道路、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各类型停车设施数据库,一个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常态化更新机制。

  在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各区政府和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市统计局、市政务服务局、市执法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共同推进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报送范围为辖区除道路和备案公共停车设施之外的非经营性专用停车设施,主要包括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等只面向特定对象(住户、单位、企业等)开放的小客车、大中型客车、货车停车设施。

  报送主体是停车设施设置单位,即由物业管理单位、产权单位、经营单位等进行车位信息报送。居住小区停车自治设置的停车泊位情况,由所属街道(乡镇)统计后报送区停车管理部门。

  停车设施信息报送主要内容包括停车场名称、是否对外开放、车位数量、位置、停车场类型、停放车辆数、物业管理情况、收费标准、信息化程度等。报送车位数包括现状划线车位数、固定停车区域可停放车辆数。

  北京市在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分区分步实施策略,配合“五个统一”实施原则,确保报送工作有序推进,大幅提高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开发微信小程序,简化报送流程,增加了参与度和灵活性。对底图制作、信息报送、数据复核工作流程严格把关,形成了从准备到实施再到反馈的完整高效闭环。一系列措施展现了北京市在停车治理中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同类城市管理项目提供了可贵的参考范例。

  采取分区分步实施策略。2021年北京市率先在东城、西城完成了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相关工作,2022年完成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和经开区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2023年完成大兴、顺义、昌平、门头沟、房山、怀柔、平谷、密云、延庆9个郊区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逐步实现停车资源动静态信息全覆盖。分阶段逐步推进,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大规模实施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增强了调查的灵活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按照“五个统一”的原则,即统一技术路线、统一调查底图、统一报送工具、统一数据库、统一督查考核,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质量、规范工作流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科学、准确、高效的信息报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交通委开发了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微信小程序,物业企业和管理单位通过手机完成信息报送工作,简化了报送流程,降低了操作复杂性,提高报送效率。

  一是底图编制和校对阶段。初始地图绘制,收集遥感影像、基础测绘、专题数据等底图资源,汇总、检查、分类、整理后,绘制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平房胡同区等现状地块边界,生产形成区、街乡镇、社区(村)、地块四级初始基础底图。底图校对修正,根据初步形成的底图数据开展地块数据的信息核查内业工作,内容包括地块名称、属性信息是否有误,社区(村)边界是否正确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勘查外业工作,并结合现场勘查情况,对底图进行修正。

  二是信息报送阶段。按照“街区推动、社区宣传、集中填报”的原则,各区统一进行报送,或是分批次、分类型组织报送主体进行报送。在具体执行方面,根据各街道情况,实施了“一街道一方案”的工作机制。由街道组织各社区和各单位的具体报送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操作步骤,并由技术人员指导具体报送人员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报送。

  三是数据复核阶段。区级建立了数据抽查核验机制,明确了核验的范围、核验标准、整改措施,并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查,线年的停车普查数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高精度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线下主要是现场进行核查。通过抽查、检查,市、区两级做到了随报随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进行整改。

  停车设施信息报送数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为确保报送数据得到长效应用,持续服务于停车相关分析决策、政策制定和综合治理,要建立完善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动态更新机制,实现停车设施数据库的动态更新,确保各类停车设施数据及时、准确。

  各区在完成辖区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的基础上,指导督促停车设施发生变化的设置单位及时报送和更新信息,并通过与规自、住建等部门和各街乡镇政府共享管理信息,梳理掌握停车设施类型和数量更新台账,按年度更新停车设施数据库。市交通委对各区更新的停车设施数据进行抽查,依据抽查结果建立考核约束机制,充分确保更新数据质量。

  开展数据分析应用,开展区级停车设施供给情况分析,掌握辖区停车设施资源底数,重点关注居住区、医院、学校等停车难、停车乱易发区域,利用报送成果为辖区停车错时共享、道路停车居住认证等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开展分街道停车设施供给情况分析,制作分街道停车设施分布图,将报送成果以简便、易懂的方式推送至街道,以此为基础指导街道开展区域停车综合治理。

  在停车设施新建方面,结合城市更新工作,重点利用疏解腾退用地、边角空闲地等建设临时停车设施,推动新建绿地、公交场站用地复合利用建设停车设施,推动利用人防工程增加停车设施,推动老旧低效楼宇、老旧厂房改造建设停车设施。

  一是开展供给能力评价。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摸清停车资源底数,建立城市停车设施供给能力评价制度”,报送成果中的总停车位数、居住区停放车辆数、户均车位数增长、居住区停车纳入物业管理比例、公共建筑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比例、共享车位利用率等指标,能够为评价区域停车设施供给能力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

  二是支撑区域停车综合治理。基于报送成果,能够识别出区域停车设施供给不足、居住停车矛盾突出的居住区,辅助选取治理对象。同时,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为市、区、街道提供了数据详实、可视化的各类停车设施底账,因此报送成果可以作为摸清区域停车供需现状的有效渠道,为科学研判停车供需关系提供数据基础,指导精细化治理,制定针对性的停车治理对策,综合采用小区挖潜补建、路外共享、道路停车居住认证等措施,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

  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开展过程中,市、区、街道协同配合,建立了有效、顺畅的工作机制,查找并攻克了工作推进中的各项难点问题,从工作筹备、底图编制、报送实施、复核检查、数据应用等各个环节总结形成多项可推广复制的工作经验,梳理一批典型工作案例,供全国其他城市开展工作借鉴。

  民生智库秉承“为社会思考、为国家献策、为人民发声”的使命,以“专业、担当、奋斗、快乐” 为价值观,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深度洞察民生民情,坚持开展独立、客观的专业研究,为政府决策和施政提供了专业的智力服务、准确的数据支撑和智能化的技术支持。

  民生智库深耕发展改革、民政老龄、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市场监管、城市治理、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绩效评估等专业领域,为各级政府提供政策研究、发展规划、社情调研、第三方巡查评估等专业服务和各类数字政府解决方案,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一院九部”的业务发展模式,受到客户、媒体和业内同仁的广泛好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2024年立体停车库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下一篇:中国税务报:全国工业机器人过半“广东造”